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你的教养在哪个层次

    信息发布者:杨永芳
    2018-01-20 22:24:28   转载
    “ 世界上有太多的巨婴症患者,他们无法做到将心比心,无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 ”


    01


    最近,微博上被一段女子拼命阻拦高铁发车的视频刷屏了。


    视频中,在高铁将要关门时,该女子始终霸占在车门处,阻挡车门关闭。


    列车工作人员对她不断进行劝说,告诉她这是违法行为,会影响其他高铁的抵达时间。


    车上的乘客也围了过来,指责因为她一个人耽误整车人出行,甚至还可能引发危险。


    但她仍不为所动,执拗地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的关闭,理直气壮地说:“等我老公过来,我才进来。”




    要全车人等一个人?玛丽苏电视剧都不敢这么写。


    更何况,这不是路边随招即停的出租车,而是准点发车、调度通讯系统全国联网的高铁。


    从来都是只有人等车,没有车等人的。


    一车人都没有过错,及时检票等车了,凭什么一起为你们家的迟到撒野买单呢?


    这件事在网上发酵后,女子的身份被查明,竟然是某小学的教导处副主任。


    有和她同一个小区的网友称,这名罗老师,平时上电梯也是这样,把门扒着让一电梯的人等她老公。


    看来,这位罗老师习惯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,没有考虑过是否给别人添了麻烦。


    梁晓声说过: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,无需提醒的自觉,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,为别人着想的善良。


    教养和文化,有时候确实与学历和身份无关。


    我们会看到:


    女博士自己误机却甩工作人员巴掌,并理直气壮地反问:我就迟到5分钟怎么了?


    湖南某高校新生,要求学长学姐帮他背行李,被拒绝后连吐脏字破口大骂,俨然把自己当成宇宙的中心。


    这样的新闻,还少吗?


    这类人群,一切以自我为中心,丝毫不曾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多少麻烦。


    而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回应时,又会恼羞成怒,不惜撒泼耍狠来逼对方屈服。


    有人说:一个人,最起码要有“因为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而感到不好意思”的自觉,才谈得上最基本的教养。


    深以为然。


    有一种教养,叫做“不给别人添麻烦”。看似不起眼,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。


    02


    一位叫“Judy”的空姐,曾经讲过关于刘诗诗的一件事。


    因为职业关系,空姐们经常会见到各种大咖明星们,飞得久了各种各样的也都见怪不怪。




    那天,刘诗诗在飞机上,坐的是头等舱。


    飞机落地后,空姐Judy整理头等舱的时候发现,刘诗诗的座位上,被子叠得整整齐齐。


    Judy瞬间被圈了粉:“头等舱的客人,基本都是将被子团成一团扔在脚底下,整理好的被子一个航班都碰不到一个。”


    有一种教养,就是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的事,不给别人添麻烦。


    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,透露出的不仅仅是一种礼貌,更多的是一颗善于换位思考的心。


    同样是发生在飞机上的一件暖心小事。


    一位独自带着小孩的妈妈上了飞机后,怕孩子吵闹打扰到身边休息的客人,给其他旅客每人都发了一份礼物。


    礼物是耳塞和两颗糖果,还附带了一张信:


    你好!我是来自宁坡的Wendy,我刚刚一岁半。


    这不是我第一次出门旅行了,可是独自带我的妈妈还是担心我的哭闹会打扰到您,毕竟飞机气压变化会让我感到很烦躁。


    在公共场合打扰别人的可不是好孩子,我会尽力保持安静的。


    这里有耳塞和小糖果,希望能减轻你的困扰。


    Wendy祝你旅途愉快哟。


    有空姐和乘客非常感动地将这件事分享到朋友圈,并表示整个航程中,宝宝都非常乖,没有哭闹,一直在安静地看动画片、吃东西。


    这位妈妈的周到,体现了她的素质和教养。


    很多人坐飞机、动车出行的时候,都遭到过“熊孩子”的骚扰。


    要么拼命踢椅背、要么全程哭闹个不停,让你根本得不到一点休息的机会。


    孩子不懂事,你没办法发火,可最气人的是家长也不当回事。


    当你实在忍无可忍地开口后,有些家长会拿万能金句堵你的嘴:


    “他还是个孩子,你一个大人跟他计较什么呢?”


    世界上有太多的巨婴症患者,他们无法做到将心比心,无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


    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“不随意给别人添麻烦”,或者“给别人添了麻烦而感到愧疚”的教养,整个社会想必会减少许多矛盾。


    03


   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视频,是在日本一家24小时超市拍的。


    凌晨3点,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来买东西。他要买农药,给家里的菜园子杀虫。


    超市的店员问他为什么要在这么晚的时间来买,老人回答:“如果白天来,会打扰到其他的客人。”


    因为自己行动不便,坐着轮椅,可能会影响其他客人买东西或结账,所以选择在凌晨3点,一个人慢慢摇着轮椅去买。


    “不给别人添麻烦”,在日本社会,简直成了一种执念。


    他们在公共场合接打电话,基本都是轻声细语,甚至会捂着嘴,生怕会影响到周围的人;


    他们的街道很少有垃圾桶,却无比整洁干净,因为大多数人会随身携带塑料袋将自己的垃圾带回家里;


    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“抱歉,给您添麻烦了。”


    一个人能想到不给别人添麻烦,最主要的就是能够将心比心,能站在对方的角度,设身处地地感受和体谅别人。




    就像《成长词典》词条《19:同理心》里提到:当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,气氛才会融洽。


    教养,有时候就体现在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。


    这不但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表现,更是一种对他人的体谅与关怀。


    04


    有人说,中国是人情社会,感情都是麻烦出来的。


    今天你麻烦我,明天我麻烦你,一来二往,感情就建立起来了。


    这个道理原本应该是,朋友之间,如果长时间不联系,感情容易变淡,想要维系,需要多联系、多走动。


    并不代表,要理所当然地麻烦别人,让别人为难还毫无自察之心。


    点击查看源网页


    蔡康永在《奇葩说》里说过这样一段话:


    人与人之间有恰当的人际关系,超越了人际关系的那个分寸,就是给别人添麻烦。


    给别人添麻烦的原因,可能来自于无知,来自于教养,可能一切的根源,统统在于没有把别人放在心上。


    我之蜜糖,彼之砒霜。


    多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问题,是一种最高级别的教养。


    共勉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