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你绝对想不到,人均5分地,玉龙县这个移民村另辟蹊径助脱贫

    信息发布者:杨永芳
    2017-05-12 21:34:59   转载

    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项目——金沙江一库八级水能资源开发的移民安置地九安村委会,有 11个村民小组217户964人(动迁人口919人)。人均只有5分地,因为缺水,九安村发展受限,可如今这个村已呈现出民族团结、社会安定、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,这是怎么做到的?



    种植大户带头承包土地,给村民提供就近打工机会


    “一天70-80元,一年可挣1万多元。”日前,在九河乡九安村李志文的种植基地里,帮忙种水果玉米的杨六花说起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时一脸笑容。




    杨六花只是九安移民村中的一员,在李志文的种植基地里,与杨六花一起种植水果玉米的有10余人。




    和杨六花一样,李志文也是一名移民搬迁户,搬迁到九安村之前,他是宝山乡住古村委会的一名党员,也是村小组长。搬迁到九安村委会后,李志文流转了80亩土地,种植了50亩白芨,15亩水果玉米,15亩野牡丹。


    “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,一亩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,今年白芨全部出售后预计收入有750万元。”李志文指着地里已经栽种了4年的白芨说,这4年来,每年至少需要500个人工,每年仅用工产生的成本就超过了40万元,而这些人工主要来自村里的劳动力。





    杨六花、和丽花等村民长期在李志文的种植基地打工,最少的一年有7、8000元收入,最高的一年有15000元左右。


    李志文说,“现在我是发展起来了,但是移民村还有部分村民没有发展起来,在产业初上规模时,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争取带动一批建档立卡户共同发展。


    玉龙走访发现,在九安村像李志文这样在外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的并不少,和靖芳也是其中一位。和靖芳流转了50亩林地并成立了玉龙县鸿胜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,发展种植中药材滇重楼。这个季节重楼刚出苗,但在种植基地,已经有8、9名当地村民在除草了,工资待遇大都差不多,包吃一顿中午饭,一天80元。




    “村里有15户和我在金普一起流转土地搞种植业,现在大都成了小老板。”早在2012年就外出流转土地的和静华说,从种植玛咖到种植藜麦,他经历了风险也收获了财富。今年他在金普村种了500亩藜麦,吸纳了包括金普、九河、九安、白汉场等多个村里的壮劳力到种植基地干活,一方面给这些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,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学习种植技术的机会。




    增强内生动力,让移民搬得出、稳得住、逐步能发展


     “人均只有5分地、缺水,老百姓发展受限。只有老百姓的包包里有钱了,生活富裕了才是真正的脱贫。”九河乡党委书记景灿春说,九河乡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移民安置点的脱贫攻坚工作,最近几年,在乡内外的企业带动下、充分利用党总(支)部+企业+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的发展模式,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,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,通过增强内生动力,基本实现了让大家搬得出,稳得住,逐步能发展的局面。


    景灿春介绍,在九安村有条件的党员、有实力的村民通过规模养殖、规模种植发展肉牛养殖、白芨、重楼种植,达到一定规模后吸纳附近的村民到基地打工增加收入。





    另外结合脱贫攻坚,九河乡不断加大移民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,通过远程教育平台、农家书屋、微信平台宣传积极鼓励移民自学,增强劳动技能,并不定期组织开办木雕技术、种养殖技术、厨师技能、刺绣等培训班(在县妇联和白沙锦绣艺术院的关心支持下,成功举办刺绣培训班3期,培训80余人),不断增强了移民外出务工技能,全村有300余人在外务工。同时政府还鼓励九安村有实力的村民外出流转土地发展种养殖业。


    “现在政府扶贫政策好,对脱贫致富很有信心。”建档立卡户朱继花说,她有个生病的哥哥,长期需要药物治疗,还有两个孩子,生活比较拮据。但是在政府的精准帮扶下,她家养殖了一头能繁母猪,空闲时还可以就近打工,再加上丈夫外出打工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,生活比以前好过多了。



    景灿春在朱继花家了解情况▲


    景灿春表示,经过近10年的发展,九安村已呈现出民族团结、社会安定、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。下一步九河乡将不断完善九安村基础设施建设,加大产业扶持力度,加大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,进一步探索多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,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的精神引领作用,争创民族团结稳定发展的移民新村。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